所謂食療,也稱食治,就是利用食物防病治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飲食養生、飲食治病和飲食禁忌等內容。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 食治》中指出:“安身之本,必資于食,救疾之速,必憑于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不明藥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斯之二事,有靈之所要也。若忽而不學,誠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藏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食平疴,釋情遣疾者,可謂良工”。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食療的作用,并將其應用于日常飲食中,增強免疫力、強身健體,以及預防疾病的發生、發展,促進健康的恢復,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醫是一門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學問,食療作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黃帝內經—素問》就提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的理論。藥王孫思邈提出“藥食兩攻”的思想,提倡將藥療與食療結合起來,并且認為食療比藥療更重要。
慢性腎炎多為免疫相關性疾病,以最常見的IgA腎病為例,粘膜免疫異常在其發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臨床上患者多伴有粘膜病變,如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扁桃體炎、慢性胃炎、腹瀉、泌尿道感染等等,有些患者化驗指標較好,僅有少量鏡下血尿,但粘膜炎性癥狀卻比較突出,對生活和工作影響較大。同時,上述粘膜炎性癥狀的反復發作,對腎臟也是一種刺激,會促進疾病的發展,甚至導致腎衰和尿毒癥。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癥狀、減少復發、延緩疾病進程顯得尤為重要。
腎炎血尿和蛋白尿發病多隱匿,病程漫長,遷延不愈。長期服用中藥湯劑很多,患者難以接受。另外,單純性血尿和少量蛋白尿也沒有必要天天吃藥。多年來我們承擔了北京市首都發展基金重點課題,致力于中醫飲食療法的研究,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研制了的食療小方,組方簡單、服用方便,既可以開水沖泡當茶飲,也可同粳米同煮熬粥,既可治病也可防病,且療效顯著,患者也就更容易接受。
下面介紹幾種治療腎炎血尿和蛋白尿的食療小方:
1.黃芪雙葉粥:生黃芪15g,紫蘇葉15g,荷葉15g,薏苡仁30g,粳米50g
此方主要適用于平時易感冒,疲乏,自汗或盜汗的患者。此類人群多為氣陰兩虛,故多乏力、自汗、盜汗,衛外不固,極易感受外邪,如風寒、風熱、濕熱等等,故易感冒。生黃芪補益肺脾之氣,薏苡仁健脾祛濕,蘇葉、荷葉輕清芳香之品,既可疏散外邪,又可發散郁熱。
2.山藥芡實蓮子粥:鮮山藥50g,芡實15g,紫蘇葉15g,蓮子肉30g,粳米50g
此方主要適用于平時大便較溏薄或易腹瀉或反復口腔潰瘍的患者。此類人群多為脾虛,脾虛則濕盛,故多見大便溏薄或腹瀉,濕邪內蘊,助生虛火,虛火上炎,則口舌生瘡。山藥補脾益氣,芡實、蓮子肉健脾祛濕,蘇葉發散虛火,共奏健脾祛火之效。
3.雙花飲:金銀花20g,金蓮花20g,麥冬15g,白茅根30g
此方主要適用于腎炎血尿,伴咽喉腫痛,扁桃體發炎,或有慢性咽炎的患者。此類人群多為肺火旺盛,金銀花、金蓮花清熱解毒,麥冬滋陰潤肺,可以緩解咽喉部的不適癥狀,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
4.薏米竹葉薺菜粥:薏苡仁30g,竹葉15g,鮮薺菜50g,粳米50g
此方主要適用于腎炎血尿或蛋白尿,伴小便頻急不適,或大便里急后重的患者。此類人群多為濕熱內蘊,下注膀胱或大腸所致。薺菜、薏苡仁、竹葉均有清熱利濕的作用。
5.黃芪鯉魚湯:生黃芪30g,蓮子肉30g,赤小豆30g,冬瓜皮30g,砂仁10g,鯉魚250克(一尾)
此方主要適用于腎病綜合征的患者,臨床多表現為大量蛋白尿、水腫、血漿白蛋白偏低。鯉魚健脾運濕,生黃芪益氣化水,蓮子肉健脾利水,赤小豆活血利水,砂仁醒胃化濁,冬瓜皮淡滲利濕。需注意的是,烹制本方時,不能放鹽,可加適量蔥、姜去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