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指由于膝關節軟骨變性、骨質增生而引起的一種慢性骨關節疾患,以關節紅腫熱痛、畸形、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膝關節伸直或下蹲時,疼痛會明顯加重,并可聽到關節內“咔嚓咔嚓”的響聲。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藥藥包、推拿、溫針灸等中醫傳統療法。
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又稱“針柄灸”,即在留針過程中,將艾絨搓團捻裹于針柄上點燃,通過針體將熱力傳入穴位,具有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的作用,最適于寒盛濕重、經絡壅滯之證,如關節痹痛、肌膚不仁等。
而溫針灸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最常選用的穴位為陽陵泉。陽陵泉位于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陽陵泉穴為八會穴之筋會,有強筋健骨、舒筋活絡之功,歷代醫家均把陽陵泉列為治療手足拘攣、抽搐轉筋對癥選穴的代表穴,是臨床常用的穴位之一。
治療時,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微屈膝,充分暴露小腿外側,局部常規消毒后,在陽陵泉穴上進行針刺,得氣后,留針于適宜深度,再將艾條切成1.5厘米長,套在針柄上,將艾條下端點燃,待艾條燃盡后除去灰燼,再將針取出,完成一次治療。為保證療效,需每日治療1次,7次為1個療程。中醫提醒患者,在進行溫針灸時,一定不要隨意移動體位,以防艾火落下,燙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