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可解除疲勞、行氣活血、增強體質。如果拔罐前先做做推拿,疏通經絡,能夠使拔罐效果加倍。
提捏脊柱正中的督脈,或沿脊柱兩側的膀胱經,從下向上推進,可疏通經絡、平衡陰陽。針對性地按摩各俞穴可調理臟腑,如經常咳嗽按揉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橫指),睡眠差按揉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橫指),脾氣大愛發怒按揉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橫指),消化不好按揉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橫指),夜尿多、腰痛的按揉腎俞(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橫指),經常上火的按揉頸部大椎穴(做低頭抬頭動作時,后頸部可以活動的那節頸椎的下方凹陷處)。通經絡不僅僅局限于背部推拿,還包括膝關節、肩關節等部位的推拿。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疼痛多因經絡阻滯、氣血瘀阻。拔罐是以杯罐為工具,采用熱力、抽吸等方法,將罐吸拔于穴區或特定部位,是中醫特色診療的一種,可以逐寒祛濕、祛除瘀滯、疏通經絡、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的功能。頭痛、腹痛、風濕痛、急性腰扭傷、慢性軟組織損傷等,都可以用拔罐療法取得立竿見影的療效。刺絡拔罐的鎮痛效果尤其顯著,有的甚至一次治療即可痊愈。平時養生保健也可在拔罐前先做推拿,但是拔罐后一般不再按摩。
拔罐者要經過培訓,動作正確、迅速,避免燙傷皮膚。拔罐時應避開風口,防止受涼。每次治療時留罐的時間為10~15分鐘。體虛的人、孕婦、哺乳期婦女、皮膚嚴重過敏或皮膚有疥瘡者不宜拔罐,心肺等重要的臟器部位也不宜拔罐。拔罐前不宜過于勞累或飲酒,以免影響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