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轉涼,嚴冬將至,猝死、心肌梗死、腦出血等急癥患者明顯增多。
● 世界心臟日、世界重啟心臟日、世界卒中日、世界急救日、中國心梗救治日均設在嚴冬即將來臨之際,提前做好預防應對非常重要。
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具有明顯季節變化規律,急癥患者隨著天氣變冷顯著增多。秋冬時節氣溫降低,人體血管收縮,當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臟器缺血缺氧,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針對常見誘因,我們有如下健康提示與倡議。
健康提示一
注意保暖御寒
居室內應保持18℃以上,除集中供熱外,也可使用壁掛爐、空調、電暖氣等設施使居室內更加溫暖舒適。人體應避免長時間處于寒冷環境,應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物,嚴寒時尤其應穿保暖衣褲;頭部、四肢是身體的重要散熱部位,應穿戴保暖的帽子、手套和襪子避免體熱流失;室外體育鍛煉有助于提高人體御寒保暖能力。
健康提示二
居所適時通風
冬日里人們不愿外出,為了保暖往往緊閉門窗。密閉空間內氧氣含量不足可引起大腦缺氧、心肺功能下降,部分人可出現頭暈等癥狀;換氣不足還容易積聚病原微生物,通過感染性疾病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盡管冬日寒冷,但仍然提倡在陽光充足、風力不大的日子適時開窗、通風換氣,時間不用很長,同時避免著涼。
健康提示三
嚴格控制血壓
人體血壓存在季節規律,寒冷天氣的血壓高于炎熱天氣。很多高血壓患者秋冬時節血壓上升,血壓控制情況明顯不如夏季。較高的血壓水平和較大的血壓波動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容易誘發血管狹窄阻塞(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等),存在隱性病變的血管更易受到沖擊,誘發破裂出血(腦出血)。因此,高血壓患者在秋冬時節尤應避免自行停藥減藥,要嚴格監測血壓和堅持低鹽低油、戒煙限酒、適量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提示四
避免秋冬熬夜
睡眠是生命的需要,是人體機能恢復和修復的重要過程。寒冷時節熬夜嚴重損害心腦血管健康,極易出現致死致殘的心腦血管意外事件。冬季氣溫低,人體為了維持體溫,心臟需要更多能量維持泵血,熬夜將進一步加重心臟負擔;冬季氣溫變化大,容易導致血管收縮和血壓波動,熬夜會打亂人體生物鐘,血管和血壓規律性變化被破壞;冬季人體內分泌系統易受氣溫因素影響,熬夜加劇內分泌紊亂,導致血糖、血脂等代謝指標異常。總之,熬夜顯著增加心腦血管風險,冬季更應注意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保持充足睡眠。
健康提示五
保持腸道暢通
長期便秘增加腸道內壓,腸壁血管擴張,具有心臟毒性的有害物質重吸收增加;用力排便增加腹壓和心臟短時負荷,血壓驟然升高。因此,便秘是心臟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重要誘因。寒冷季節,應特別注意腸道問題,增加水果、蔬菜、全谷類食物、豆類、堅果等高膳食纖維食物攝入,每天飲水2升以上;養成定時排便習慣,避免排便時過度用力或過度屏氣;適量有氧運動有助于胃腸蠕動,嚴重便秘者應遵醫囑采取藥物干預。
健康提示六
講求科學洗澡
洗熱水澡時會導致全身毛細血管擴張,全身血流重新分配,心腦等重要臟器回血量減少、缺血缺氧。同時,浴室狹小封閉,通風不良導致氧氣不足。秋冬時節,人們洗澡時間更長、水溫更高、更喜歡泡澡,洗澡更易誘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因此,提倡水溫適度、時間不長的洗澡方式,緩慢變換體位,洗澡同時打開換氣扇;不提倡飯后酒后立即洗澡。
健康文明倡議
“人人會急救、急救為人人”
建議每個家庭至少有一位家庭成員參加一次急救培訓,掌握撥打120、心肺復蘇以及常見急癥的救護技能,為家庭健康增加一道可靠防護。/健康科普
供稿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厚磊
文章來源:中國疾控中心,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