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健康不僅包括老年人在身體各方面生理功能的健康,還包含在基本認知、記憶、情緒、社會交往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但老年人因為生理變化、社會價值感的改變,以及家庭角色的轉變,很容易出現心情上的“小感冒”。
老年人心情不好了,常見的癥狀有哪些
孤獨感
孤獨感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理感受,離退休之后,沒有了與同事、朋友之間的頻繁交流,沒有了繁忙的工作內容,原本熱鬧的環境變得冷清,孤獨感隨之而來。
失落感
原來的“家庭支柱”“單位主力”變得好像不再那么“被需要”了,老年人社會價值感丟失,甚至開始對家人越來越依賴,就會帶來或多或少的失落感。
健忘
隨著身體各項功能的減退,老年人的記憶力也會逐漸降低,經常會忘記一些事情,常常找不到東西或反復說一些話。
恐懼
隨著身體各項功能的逐漸減退,以及大大小小的不適感時常發生,老年人易擔心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在心理上就會產生恐懼或憂慮。
自卑與抑郁情緒
老年人退休后覺得自己無所事事,失去了“價值”,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容易產生自卑和抑郁情緒。視力、聽力的下降,以及行動遲緩等身體上的變化,都會讓老年人不好適應,從而產生抑郁情緒。長時間的心情抑郁或過度緊張,會誘發老年性精神障礙,如神經衰弱、焦慮癥、抑郁癥、疑病癥、恐懼癥、強迫癥、癔癥等。
心情上的“感冒”雖小且常見,但也需要關注和及時調整,萬不可將小病拖成大問題。
調節心理的小妙招
更新對老的看法
年齡越來越大是客觀必然的自然規律,盡管每個人老的速率、程度不盡相同,但變老的必然性是毋庸置疑的。老年人需要認識到日趨增長的年齡,以及變差的身體功能,是人生旅途的必經之路。遠離緊張的生活節奏、高強度的責任壓力,人生也將在此迎來新的機遇,一場探索、一段旅行、回首往昔的時光,也是美好而愜意的。
學習新事物或進行認知訓練
有研究表明,不斷學習新事物或接受認知訓練的老年人,在訓練后的幾個月,他們日常活動中的認知功能可得到改善,且在10年后仍能繼續表現出長久的改進優勢。大腦是一個神奇的器官,越是閑置不用衰退越是明顯。因此,老年人要多學習、勤記憶、多用腦,延緩大腦衰老,重獲心理自信。可以采取的認知訓練方式包括策略游戲、拼圖和謎語,以及改變原有的習慣等。
保持社會交往
老年人保持社會交往十分必要,既要注意聯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可以積極參加或組織家庭、社區活動,在聊天中交流思想,在生活上互相幫助,在與人交往中取長補短,汲取生活營養。這樣既可以啟發大腦思維,還能得到更多的關懷和支持,充實家人不常在身邊的時間,有助于排解孤獨、抑郁、恐懼等情緒。
進行適宜的體育鍛煉
定期運動不僅可以讓人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還可以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活動肌肉和關節,幫助身體保持年輕狀態。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選擇合適的鍛煉方式,如走路、登山、打太極拳等。
建立宣泄不良情緒的途徑
生活中,老年人常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不良情緒,這些都是“心理垃圾”,當這種不良情緒長時間被壓抑時,對身心健康是極為不利的。及時的“倒垃圾”是維護良好心理環境非常重要的基礎,所以,老年人應建立一個宣泄不良情緒的途徑,讓“垃圾”有處可去,也可以向家人尋求幫助。其實,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會出現心情波動,心理上的小“感冒”可能說來就來,要正確地認識它、處理它,讓自己可以及時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
不能自行調節時,藥物幫忙好得快
當遇到無法自我排解的心理問題時,老年人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一些藥物。抗抑郁藥可以減輕老年人的抑郁癥狀,緩解抑郁發作,總體療效與年輕人相當。老年人一般可選擇安全性較高、藥物相互作用較少的治療藥物。注意:精神類藥物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切不可自行用藥!
正所謂:夕陽無限好,黃昏也美麗;一生忙碌老來閑,含飴弄孫養天年;夕陽尋夢守初心,康年生活笑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