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馬旭,北京市順義區婦幼保健院精神心理科醫師
明明已經鎖上門了,卻又忍不住跑回去再檢查一遍;洗手的時候總覺得洗不干凈,一遍又一遍地搓洗……
有些人開玩笑說這是“強迫癥”,但其實真正的強迫癥遠非一句玩笑可以概括。它是一種復雜的精神障礙,嚴重影響生活。
強迫癥,是一種精神疾病
強迫癥是一種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等強迫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疾病。
強迫思維是指反復出現的無實際意義的想法或想要做一件事的沖動,它們常常引發強烈的焦慮感。強迫行為則是為了減輕這種焦慮而采取的重復性行動或動作。
盡管強迫癥的確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大腦結構和功能異常、神經遞質,以及環境因素都可能在其中起作用。
遺傳學研究發現,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強迫癥,其他成員患病的風險也會增加。此外,生活中的壓力事件,如親人去世、工作學習的壓力等,也可能觸發或加重癥狀。
強迫癥有哪些典型癥狀?
強迫癥的癥狀多種多樣,根據個體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常見的癥狀包括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
最常見的強迫思維包括對污染和臟物的恐懼、不自主地回憶過去經歷的某件事件和反復想象發生了某件事件,對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擔憂以及反復體驗到一種強烈的沖動要采取某種違背自己意愿的動作和行為等。
常見的的強迫行為則有反復清潔、檢查、計數、排列物品以及按照固定不變的順序和內容來完成某些活動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會表現出明顯的強迫行為,有些人可能只經歷強迫思維。
日常生活中自我緩解記這幾點
除了專業治療和護理外,患者還可以通過一些自我管理技巧來緩解癥狀。
1. 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都是有益的。
2. 學習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有助于減輕焦慮。
3. 建立一個支持系統也非常重要,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醫護人員,都能為患者提供必要的鼓勵和幫助。
4. 重要的是要學會識別并挑戰自己的強迫思維,逐漸減少對強迫行為的依賴。
強迫癥雖然是一種復雜的精神障礙,但它并非不可戰勝。通過科學的治療方法、積極的生活方式調整以及來自社會的支持,許多患者都能夠重獲新生,過上更加充實和幸福的生活。
文章來源:健康時報,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