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腸炎,是一種兒科常見病,也就是指除痢疾、霍亂以外的其他感染性腹瀉,主要由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引起,患者多會因此出現明顯的上吐下瀉、食欲減退、精神萎靡等癥狀表現,那么對于此病該如何進行改善呢?下面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小兒腸炎的中醫辨證論治。
小兒腸炎的中醫辨證論治
1、風寒型
癥狀:鼻塞流涕,輕咳,大便次數增多,清稀,如蛋花樣、帶泡沫、腹痛,腸嗚,大便氣味臭,疲倦,胸悶,嘔惡,食欲不振,口渴不欲飲,舌紅,苔白膩,脈浮緊
常用中藥:藿香、紫蘇、白芷、茯苓、陳皮、蒼術等
2、傷食瀉型
癥狀:便前啼哭,瀉后哭止,大便酸臭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每天5~6 次,胃納差,夜寐不寧,舌淡紅,苔黃厚膩,脈浮
常用中藥:山楂、神曲、萊菔子、陳皮、法夏等
3、濕熱瀉型
癥狀:口渴飲,煩躁,腹痛即瀉,大便色黃而臭,便質稀薄或水樣,肛門灼熱發紅,舌質紅,苔黃而膩,脈滑數
治則:升清降濁
常用中藥:葛根、黃芩、黃連、甘草、黃柏等
4、脾虛瀉型
癥狀:時發時止,或食后即瀉,大便搪爛,或完谷不化,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睡時露睛,唇淡,舌質淡紅,苔薄黃或膩,脈細弱,腹瀉日久,體質日虛
治則:滲濕止瀉
常用中藥:黨參、白術、甘草等
關于小兒腸炎的中醫辨證論治就介紹到這里,想必大家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小兒腸炎對患兒的健康等都是會造成較多的影響的,若是治療不及時,則可能會導致肝臟、心肌等其他臟器損傷,家長還須引起重視,若是出現了此病癥狀則須及時就醫。(注:以上內容僅供了解,具體的辨證施治須讓專業醫師來進行。)